这两款软尾车架的区别是什么?
jwwy:XDS现在也有几W的软尾车了! 发布于 2018-10-06 22:45:13
freelyn:真服了4楼5楼了……
看软尾车架结构不要去看避震是竖着还是横着,要看他后插结构与转点。
第一张LOOK的是:虚拟式转点(VPP)系统主结构(与捷安特和BMC一样的结构)
第二张图是:单转点多连杆结构(单转点多连杆最容易和四连杆弄混,其实区分也不难,看后轴(花鼓)上的转点是在上叉还是下叉,上叉就是单转点多连杆结构,下叉就是四连杆) 发布于 2018-10-06 22:14:14
2012k2:看了九楼的回复...感觉...这论坛大喷子越来越多了....实物都没见过就敢说什么软硬.泄力..真是...看来这论坛里的键盘党越来越跟CB看齐了.... 发布于 2018-09-30 09:22:42
mhh1991:回复 jiaw0412 的帖子
这种可不是满大街跑的XDS“软尾”,光一个油气后避震就顶大多数人一辆车了。 发布于 2018-09-30 08:58:20
7170bai:第一种的,路感毕竟好,泄力少,减震效果会差点。接近硬尾车!
第二种,减震效果好,泄力多点 发布于 2018-09-30 08:56:16
乖乖狼:(转)第一张是四连杆结构,是一种隆起式连结即链条支架上的轴承点位于后悬之前的设计方式 ,这是四连杆有别于多连杆系统之处。如此一来,后轮即是在一个由四个轴承点构成的转弯处移动。 后轮就是垂直向上吸震。此情况下,避震器也必须与链条独立动作。
优点:作动极灵活,无传动系统干扰。
缺点:有多个轴承,略嫌过重。
特性:由于没有传动系统干扰,因此不是必须具踩踏平台的后避震器支撑系统,
(转)第二种是浮动式连结系统ABP主结构:
这个比较饶口,在全逼震车领域也是一个革命性的大胆尝试。
浮动式连结系统尽管看起来极为复杂,但基本上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单转点多连杆系统。其特殊之处在于避震器悬置于回转杆和连杆之间,此种设计可使其拥有细腻的敏锐度及较低的重心。
优点:敏锐度高,传动系统中佳,重心较低。
缺点:需要复杂的车架结构设计。
技术:即使搭配普通弹簧,也可使此一浮动式连结系统作动极为优异,踩踏虽晃动明显但对链条干扰级小,而且也是第一个真正有效降低刹车干扰结构。
发布于 2018-09-30 08:52:12
傻蛋儿妞儿:一种是这样的软尾
19940720
另一种是这样的软尾
19940722
这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发布于 2018-09-30 08: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