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南宋爱国将领的壮志未酬与传奇人生

share
辛弃疾,我认为是比苏东坡更了不起的一个词人。叶嘉莹先生在聊辛弃疾时曾这样对其评价。他呢被称为词中之龙,是豪放派词人代表。但他原本却是由行武出身,以武起事,是一个有着豪情壮志,武力超群的武将。历史上呢,辛弃疾的文采和武功都是顶级的存在,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按理说生在南宋乱世的他定能有一番作为啊,但是为何却一生不得志,最终抱憾而终呢?1140年,也就是宋高宗绍兴十年,辛弃疾就出生在我现在所在的济南历城四风闸村。当时的山东呢已经沦为金人(原文惊人错误)的地盘了。距靖康之耻已是第13个年头。也正是这一年,岳飞在朱仙镇大破金兵,欲直捣黄龙府,收复沦陷的山河。可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岳飞被迫班师回巢,十年抗金大业付诸东流,两年后,一句莫须有,一代抗金名将冤死风波亭,时至今日,仍令世人气愤不已。不难看出,重文抑武的宋王朝武将的命运啊,总是带着那么一丝悲情,而辛弃疾一生的遗憾也正是由此而来。辛弃疾的祖父辛赞当时虽迫于生计沦为金国官员,但为宋朝效力的念头却一直都没有放弃。因其敬重西汉名将霍去病,便为孙儿取名弃疾,希望他有朝一日啊可以像霍去病一样驱除外族,恢复宋室。因而常常带着年幼的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河山。他曾带着辛弃疾以赶考为名,两赴燕京考察敌情,为日后起兵做准备。祖父的爱国教育影响了辛弃疾的一生,他刻苦学习兵法策论,练就了一身本领。等到他21岁的时候呢,已然成为一名博览群书,浑身腱子肉的山东大汉了。此时呢由于金国常年打仗,对农民横征暴敛,导致多地举起义旗。血气方刚的辛弃疾看时机成熟,也在当地呢聚集了2000人马,奋起反击,投在耿京旗下。由于读书能文,任掌书记掌管文书和帅印。当时呢跟辛弃疾一起来投奔义军的呀,还有一个叫做义端的和尚,曾是辛弃疾的拜把子兄弟。因为受不了当义军的苦头啊,便偷了辛弃疾保管的帅印,准备投奔金军。耿京知道后呢,立刻拿辛弃疾是问,他立下军令状,策马扬鞭三天后追上了义端。嫉恶如仇的辛弃疾知道好友卖国求荣后呢,手起刀落一刀斩了义端,面不改色转身回应,这就是少年辛弃疾,勇猛无畏,而真正让他名噪一时的呢,是后面发生的一件事情。辛弃疾呢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以便趁金军内乱之际啊合力围攻金军。但他完成使命回到山东时才得知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并献给了金军,义军呢也纷纷四散。辛弃疾得知消息后痛心疾首,他苦苦经营的抗金大业竟然毁于一旦。辛弃疾义愤填膺,誓要张安国,以报杀帅之仇。他亲率五十骑兵,以雷霆万钧之势,冲入5万之众的金军大营中活捉张安国。然后星夜奔赴建康,把张安国斩首于街市之中,辛弃疾时年23岁。后来,辛弃疾曾用“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形容南朝宋武帝刘裕,而这又何尝不是青年辛弃疾的写照呢?此役过后啊,辛弃疾名声大噪,宋高宗赵构连发三声“少年英雄”并召见了他。但南宋君臣对一个从沦陷区投奔过来的归正人呢,投来的却是猜忌的目光,只封了个江阴佥判,不能驰骋沙场。可他满腔的雄心壮志啊,一心不忘抗金大业,争取有朝一日可以上阵杀敌。殊不知他这文官一当就是20年,空有报国之心,奈何高宗非汉武。在任职江阴签判期间呢,察觉到皇上有北伐的想法,便动笔写下富有战略眼光的《美芹十论》,可求和派主导的朝廷却根本不会采纳,随后便被束之高阁。可辛弃疾却一有机会啊,就会陈述自己的主张,表达自己的想法。群臣们为了断了辛弃疾北伐的念头呢,经常是联名上书暗算辛弃疾,于是频繁的将他调任江南各地,可在他调任期间,半年恢复滁州经济,一举剿灭江西匪徒,更是在湖南创立飞虎军保护百姓。辛弃疾以为朝廷终会看到他的努力,让他带兵打仗收复失地,可是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一张罢官的诏书,于是他失去了兵权。这二十多年里,辛弃疾被调任、罢免、起复四十余次,得到的不是赏识,而是排挤。这一年呢,他已经43岁了。罢官后,辛弃疾隐退江西,字号稼轩居士。他放下剑,拿起笔,以墨为武器,写词泄愤。归隐期间呢,辛弃疾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田园诗,如大家熟知的“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又或者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幅幅趣味十足的乡村生活画卷向我们徐徐展开,乡村生活简单快乐。但在辛弃疾的心中,北定中原的热血却始终燃烧着,从未熄灭。后来他已满头白发,但是就连做梦都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仿佛自己还是那个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郎。1207年,金军兵临城下,南宋兵败如山倒,朝廷这个时候才想起曾经运筹帷幄辛弃疾,并任命他指挥对金作战。这道圣命啊,迟来了四十多年。而此时的辛弃疾早已病卧在床,垂垂老矣。可就算满身病痛,当辛弃疾听到朝廷终于让他带兵出征时,昏睡了许久的他终于睁开眼睛,挣扎着从病床上起来,拿起宝剑,用最后的力气在床上喊道,“杀贼!杀贼!杀贼!”最终,他还是没能当上将军,也没能收复故土。北定中原,岁月不饶人,英雄迟暮,此生终是意难平。好友朱熹去世时,辛弃疾曾为其写过一篇祭文:“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这几句话,何尝不适合辛弃疾自己呢。后人提起辛弃疾呢,想到的都是“词中之龙”,这应该不是他本想留给世人的名号吧,他最想留下的应该是南宋著名爱国将领。
### 辛弃疾:壮志未酬的南宋传奇爱国将领攻略
辛弃疾,这位南宋时期的传奇人物,一生充满了壮志与遗憾。他本是行武出身,武力超群,有着豪情壮志,一心想要驱除外族,恢复宋室。然而,生在重文抑武的宋王朝,他的命运多舛。

辛弃疾出生于济南历城四风闸村,祖父辛赞虽沦为金国官员,但心怀宋朝。在祖父的影响下,辛弃疾刻苦学习兵法策论。21岁时,他聚集人马起义,投奔耿京。后来,他因好友义端偷帅印叛国,果断将其斩杀,展现出勇猛无畏的一面。

辛弃疾奉命与南宋朝廷联络,却得知耿京被杀,义军四散。他义愤填膺,亲率五十骑兵深入金军大营,活捉叛徒张安国,名噪一时。但南宋朝廷对他猜忌,只封了个江阴佥判,让他无法驰骋沙场。

在任职期间,辛弃疾察觉到皇上有北伐想法,写下《美芹十论》,却未被采纳。此后,他多次被调任、罢免,虽在各地有政绩,如恢复滁州经济、剿灭江西匪徒、创立飞虎军等,但仍无法实现带兵收复失地的愿望。

罢官后,辛弃疾隐退江西,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田园诗。但他心中北定中原的热血从未熄灭,即便满头白发,梦中仍渴望征战沙场。1207年,金军兵临城下,朝廷任命他指挥作战,可此时他已病卧垂老,最终未能如愿。

辛弃疾的一生,是爱国壮志与命运抗争的悲歌。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英雄的无奈与执着。
辛弃疾,南宋,爱国将领,抗金,壮志未酬,词中之龙,田园诗,北伐,命运,遗憾
[Q]:辛弃疾是如何走上抗金之路的?
[A]:辛弃疾出生于济南历城,祖父辛赞常带他考察敌情,受爱国教育影响,21岁时聚集人马起义,投奔耿京,走上抗金之路。
[Q]:辛弃疾为何斩杀义端?
[A]:义端是辛弃疾的拜把子兄弟,受不了当义军的苦头,偷了辛弃疾保管的帅印准备投奔金军,辛弃疾嫉恶如仇将其斩杀。
[Q]:辛弃疾活捉张安国后,南宋朝廷如何对待他?
[A]:南宋朝廷对从沦陷区投奔过来的辛弃疾猜忌,只封了个江阴佥判,不让他驰骋沙场。
[Q]:辛弃疾写的《美芹十论》为何未被朝廷采纳?
[A]:当时求和派主导朝廷,对辛弃疾富有战略眼光的《美芹十论》根本不予采纳,随后束之高阁。
[Q]:辛弃疾在各地任职有哪些政绩?
[A]:他在调任期间,半年恢复滁州经济,一举剿灭江西匪徒,在湖南创立飞虎军保护百姓。
[Q]:罢官后的辛弃疾生活如何?
[A]:罢官后,辛弃疾隐退江西,字号稼轩居士,放下剑拿起笔写词泄愤,期间写出许多脍炙人口的田园诗。
[Q]:辛弃疾临终前的情况是怎样的?
[A]:1207年,金军兵临城下,南宋朝廷任命辛弃疾指挥作战,此时他已病卧垂老,听到任命后挣扎着喊出“杀贼”,最终未能如愿。
[Q]:后人对辛弃疾的印象主要是什么?
[A]:后人提起辛弃疾,大多想到他是“词中之龙”,但他最想留下的名号是南宋著名爱国将领。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