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景点织造署旧址景区介绍旅游概述攻略
位于葑门内带城桥下塘,1980年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自古丝织业发达,为全国丝织中心之一。为满足宫廷需求,自元代起就在苏州设立制造局,直接加以管理。明代由太监兼理织造。织染局设在现在的北局。清顺治三年(1646 年),在带城桥东明末贵戚周奎故宅建织造局,又名总织局。康熙十三年(1674年)改为织造衙门,亦称织造府或织造署,由内务府派郎官掌管,并将总织局迁至衙门以北。织造署除了在苏州、松江、常州自设机房雇工制造以供皇室消费外,兼管三府机户和征收机税等...
位于葑门内带城桥下塘,1980年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自古丝织业发达,为全国丝织中心之一。为满足宫廷需求,自元代起就在苏州设立制造局,直接加以管理。明代由太监兼理织造。织染局设在现在的北局。清顺治三年(1646 年),在带城桥东明末贵戚周奎故宅建织造局,又名总织局。康熙十三年(1674年)改为织造衙门,亦称织造府或织造署,由内务府派郎官掌管,并将总织局迁至衙门以北。织造署除了在苏州、松江、常州自设机房雇工制造以供皇室消费外,兼管三府机户和征收机税等事务,与当时的江宁、杭州织造署并称“江南三织造”。康熙二十三年,在织造署西侧建行宫,作为皇帝“南巡驻跸之所”。据记载,原织造署规模宏敞,厅堂、园池、机房、吏舍齐备,占地甚广。惜咸丰十年(1860年)全部毁于兵火。同治十年(1871年)重建,但未能恢复旧观。现存头门、仪门等建筑均为当时重建。头门硬山造,面阔三间13.4米,进深6.4米,于脊柱间安断砌门三座,现门扉六扇及门簪、下槛、砷碑等尚存。此外,织造署旧址还保存有清《制造经制记》及顺治、乾隆、同治年修建碑记,共五方。包括以瑞云峰为中心的行宫遗址在内,苏州织造署旧址是“江南三织造”中现存遗迹最多的一处。1996年维修。
由于名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和舅祖李煦曾先后担任苏州织造之职,《红楼梦》中又有不少地方提及苏州的人文风物,因此,织造署旧址也引起了红学专家的极大兴趣。
收起苏州景点排名第95
(共740个)
Q:苏州织造署旧址在哪里?
A:位于葑门内带城桥下塘。
Q:什么时候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A:1980 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Q:苏州织造署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设立?
A:自元代起就在苏州设立制造局。
Q:明代谁兼理织造?
A:明代由太监兼理织造。
Q:清顺治三年织造局建在哪里?
A:清顺治三年,在带城桥东明末贵戚周奎故宅建织造局。
Q:康熙十三年织造局有何变化?
A:康熙十三年改为织造衙门,亦称织造府或织造署。
Q:织造署除了自设机房还管理哪些事务?
A:织造署除了在苏州、松江、常州自设机房雇工制造以供皇室消费外,兼管三府机户和征收机税等事务。
Q:苏州织造署旧址现存哪些建筑?
A:现存头门、仪门等建筑均为同治十年重建。头门硬山造,面阔三间 13.4 米,进深 6.4 米,于脊柱间安断砌门三座,现门扉六扇及门簪、下槛、砷碑等尚存。
Q:苏州织造署旧址保存有哪些碑记?
A:保存有清《制造经制记》及顺治、乾隆、同治年修建碑记,共五方。
Q:为什么苏州织造署旧址引起红学专家极大兴趣?
A:由于名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和舅祖李煦曾先后担任苏州织造之职,《红楼梦》中又有不少地方提及苏州的人文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