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技术宅的日常——自编轮组

share

黑鹰上校:

前段时间小编受友人之托,编对轮组,要求如下:中等框高,轻硬兼顾,价格适宜想来这也是大多数人对自编轮组的要求吧现在就让小编带大家来看看这对轮组的诞生过程——准备1、花鼓这对花鼓的特点实在太多,下面我会专门写一段介绍文字。2、轮圈拿到这对轮圈的过程比较波折,本来预计一周的到货周期,结果足足耗了一个月。。。具体规格如下:3、辐条我选用的是SAPIMCX-RAY。花鼓之所以单独开一段文字写这对花鼓,实在是因为它的设计非常特别,在我看来专门写一篇文章去介绍亦不为过。不过我们这篇文章讲的是轮组,so,只做简单的一些介绍。1、重量到手实秤,前花鼓75.9g,后花鼓235.7g。这个重量并不算抢眼。2、几何前花鼓中心到法兰的距离达到40.5mm,它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超强的侧向刚性。后花鼓驱动侧法兰盘达到夸张的90mm。后花鼓辐条孔采用两个一组的分布,这样加大了辐条与法兰盘切线的夹角,使得辐条传递驱动力更佳。后花鼓驱动侧穿在外面的辐条,法兰距高达18mm。这样大的法兰盘与法兰距规格,可以说市面上很难找不到第二个了。。3、结构相较于乔生、久欲这些花鼓,这款花鼓的结构更加紧致耐用。前花鼓是常见的左右对扭调松紧,区别在于这里增加了两颗不锈钢圈固定在轴承的外面,这样可以让花鼓不受拉力,并且防止骑行时的轴承走位。后花鼓得保证锁死,同时要避免花鼓对轴承产生压迫。而这款花鼓这点上就做的很好,它于类似shimano牙盘的锁死方式,用一个较低的压迫力让轴心到位,然后用侧面的压力去固定轴心。与之相类似的轴承结构是白色工业的T11,但T11让轴承到位靠的是手推,这花鼓是靠旋紧,所以我认为这结构更好。编法如上图所见,左边是1X编法,右边是2X编法。卖圈的商家自己也编圈,跟他简单交流我的思路后,他告诉我这对花鼓法兰盘太大了,如果用2X的编法会导致辐条与圈的角度过大,造成辐条扭曲,也就是右边图上的9度,建议用1X的编法,也就是左边的6度。但是你要知道,辐条与花鼓切线的角度越小,力的传递越好。1X相较2X,辐条与花鼓的切角整整差了33度。基于这点考虑,我最终选择了2x编法。因为是隐藏辐条帽,所以实际编出来也并没有店家说的那么严重(辐条会因弯曲太多而变软甚至断掉)。同时我也参考了一下其他的顶级轮组,发现这个角度都不小。编制前轮因为放射编法,所以相对还算简单。后轮难编到残念:花鼓LOGO与气嘴忘记对齐,拆了重装+1其次是圈没有左右居中,拆了重装+2最后是左右辐条顺序,这个花鼓耳超大,所以得先编非驱动侧,而平时习惯的都是先编驱动侧,拆了重装+3。。。隐藏辐条帽跟垫圈要用镊子一个一个往里面夹,掉在里面得抖半天才能出来。。。通过CAD制图计算的辐条长度非常完美,不多也不少。编制过程就没太多好说的了,前轮110kgf,后轮驱动侧130kgf,每根辐条都测张力,慢慢调居中,调圆,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编好后用针筒滴入螺纹胶。

发布于 2018-11-25 02:22:54